002643万润股份 太平洋证券评级买入

002643万润股份股东减持

万润股份(SZ 002643)12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鲁银投资于2020年06月11日至2020年12月07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约903万股,减持价格约18.71元/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9938%。本次减持后,股东鲁银投资持有约661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约为7.28%。截至本公告日,鲁银投资减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
2020年半年报显示,万润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营收比例为:100.0%。
万润股份的董事长是黄以武,男,50岁,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EMBA,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万润股份的总经理是王忠立,男,59岁,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

002643万润股份股票行情
万润股份2020年12月8日收报20.54元,涨跌幅1.83%,换手率1.26%。当日该股主力资金流入5563.89万元,流出4811.18万元,主力净流入752.71万元。其中,超大单流入932.69万元,流出939.49万元,净流出6.81万元。当日散户资金流入1.74亿元,流出1.82亿元,散户净流出752.71万元。
万润股份2020年12月7日收报20.17元,涨跌幅1.10%,换手率1.09%。当日该股主力资金流入5136.73万元,流出4202.51万元,主力净流入934.22万元。其中,超大单流入885.28万元,流出439.1万元,净流入446.18万元。当日散户资金流入1.41亿元,流出1.5亿元,散户净流出934.22万元。
万润股份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0年12月7日融资净买入862.85万元;融资余额2.71亿元,较前一日增加3.29%。
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4184.99万元,融资偿还3322.14万元,融资净买入862.85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0股,融券偿还6300股,融券余量11.41万股,融券余额230.18万元。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73亿元。
万润股份(2020/11/30-2020/12/04)累计涨幅达4.23%,截至12月4日最新股价报收19.95元。本周主力资金流入3.26亿元,流出2.96亿元,主力净流入2979.44万元。其中,超大单流入6115.87万元,流出7260.3万元,净流出1144.43万元。本周散户资金流入7.67亿元,流出7.97亿元,散户净流出2979.44万元。
万润股份(2020/11/23-2020/11/27)累计跌幅达1.09%,截至11月27日最新股价报收19.14元。从增量上来看,11月23日至11月26日融资买入交易规模6781.25万元,融资偿还规模1.02亿元,期内融资净偿还3459.31万元。从存量上来看,截止11月29日,万润股份融资融券余额2.5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规模2.5亿元,融券余额规模213.66万元。

万润股份(002643)2020年三季报点评:环比改善明显 公司成长可期
类别:公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裕/裘孝锋 日期:2020-10-29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9.50亿元,同比增加0.36%,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亿元,折EPS0.38元/股,同比减少5.00%。其中,公司Q3单季实现营收7.03亿,同比增加8.22%,环比增加21.64%,单季归母净利润1.32亿,折EPS0.15元/股,同比减少2.62%,环比增加43.43%。公司业绩环比改善明显,主要受益于欧洲地区疫情好转带来的需求回暖,使得公司订单逐渐恢复;以及国内经济回升,公司复工复产提升产销量。
沸石盈利增长可期:2020年7月1日起全国新售轻型车开始实行国六a阶段标准(15个省市已提前实行),2021年7月1日起新售重型柴油车实施国六a阶段标准。
随着国六标准对氮氧化物排放要求的大幅严格化,国内沸石分子筛需求大幅增加。我们预计2020年和2025年国内沸石分子筛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47和1.78万吨,市场规模分别为51和62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车用沸石分子筛生产企业,深度绑定庄信万丰,拥有核心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公司现有沸石分子筛产能3350吨,新建2500吨沸石二期项目已于报告期内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所涉及的项目准备结项,且正在规划三期项目。未来,沸石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的核心增长点。
光刻胶材料和PI膜突破在即:公司积极布局电子化学品领域的聚酰亚胺材料和光刻胶材料,目前正处于拓展、突破阶段。光刻胶和Pl膜材料将进一步丰富公司高端信息材料业务的产品线,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
深耕OLED产业布局,单体材料突破在即:受益于下游平板显示器升级换代带来的需求攀升,全球OLED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高,市场需求迎来上升期。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OLED材料的几家企业之一,旗下九目化学成功引入战投扩充前端材料经营渠道和经营规模;三月光电在TADF材料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材料放量在即。未来,公司有望在扩大OLED前端材料市场份额的同时,补全自身及国内在单体材料自主生产上的短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1、0.76、0.8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未达预期风险;人民市升值降低公司营收风险。
万润股份(002643):显示材料方兴未艾 推动中长期成长 维持“买入”
类别:公司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柳强/翟绪丽 日期:2020-12-08
前言:2020年7月12日,我们发表了万润股份深度报告《OLED和沸石双轮驱动,成长可期,维持“买入”》,对公司显示材料、环保材料、大健康三大业务版块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公司2020年中报可以看出,OLED业务快速发展,同时PI单体材料和光刻胶单体材料初露端倪,我们特推出深度报告之二,专注于显示材料版块,内容包括之前报告中LCD液晶材料以及OLED材料的简要回顾,以及新崭露头角的PI单体和光刻胶单体的研究分析。显示材料板块将成为推动公司中长期成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未来该板块净利润规模有望达到7亿元以上。
1、技术为本,布局三大产业,构建优质材料平台
公司以先进有机合成及提纯技术为核心,打造显示材料、环保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和中间体、沸石材料供应商,具有技术、客户和规模三大优势,保障了公司较好的盈利水平。
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海外需求压制(2019年出口占比85.62%),公司盈利下滑,但第三季度营收及盈利环比改善,未来将受益供给在国内,海外需求恢复逻辑。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达11.65亿元,固定资产13.57亿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实现85.85%,在建三大项目合计投资额达38.78亿元,助力公司中长期发展。
2、平板显示面板市场巨大,国内产能快速增长
根据IHS数据,2017年全球FPD行业规模约1544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千亿美元规模的电子零组件,仅次于IC。其中LCD市场占比约85%,OLED市场占比约15%。我国平板产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2017年我国大陆面板产能就已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未来LCD扩产以大陆地区为主,OLED扩产以韩国和我国大陆厂商为主。
3、LCD液晶材料:公司国内龙头,稳健增长
终端材料混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市场被德国Merck、日本JNC、日本DIC垄断,而中国则是全球液晶中间体和单体的主要供应国。公司具备中间体产能450吨/年、单体产能150吨/年,占全球TFT液晶单体市场20%以上,是国内液晶材料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向三大混晶巨头供应液晶中间体和单体的企业,具有领先优势。
4、OLED材料:行业高增长,公司放量在即
OLED终端材料的核心专利存在较高技术壁垒,生产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德国及美国厂商手中,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前端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OLED行业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OLED材料龙头企业,主要客户有DOOSAN、LG化学、DOW等。九目化学搬迁扩产约350吨OLED发光材料产能,有效解除产能瓶颈,成长空间大。三月光电经过多年研发,已在光学匹配层(CPL)材料和TADF绿光单主体方向获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下游批量验证阶段。
5、PI单体:国产替代正当时,公司专利覆盖广
柔性印刷电路和OLED行业的快速发展带给PI薄膜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2022年将达到2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10%。但是技术壁垒很高,国内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现阶段是PI薄膜展开国产替代的机遇期,而公司专利布局TFMB、6FDA、BPDA等主流单体品种,未来也有希望进入PI薄膜成品领域。
6、光刻胶单体:高纯树脂单体是核心壁垒,公司具备竞争力
光刻胶作为电子产业的核心原材料,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5%。光刻胶技术壁垒很高,国内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其中树脂占光刻胶原料成本95%以上,而树脂由几种单体聚合而成,因此高纯光刻胶树脂单体是光刻胶技术的核心壁垒之一,公司在KrF和ArF光刻胶树脂单体领域分别拥有1种和3种核心结构式,具备实现进口替代的竞争力。
7、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10亿元、6.88亿元和8.7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6元、0.76元和0.96元,PE分别为36X、26X和21X,低于可比公司50X、37X、29X的PE均值。考虑公司积累有先进有机合成及提纯技术,打造显示材料、环保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特别是在显示材料领域中长期优势,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给予2021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26.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下滑,液晶及OLED材料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验证不及预期。

Related Posts